看完這篇文章之後,你還會相信星座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先來看看這樣一段話:

「你一方面渴望得到他人的喜愛,另一方面又總是對自己過分挑剔。

在看似強硬、自律的外表下,你其實經常感到不安與憂慮。

很多時候,你會去質疑自己是否做了正確的決定。

相比較一成不變的生活與工作,你喜歡生活中有些靈活的變動,你常常對那些限制人生自由選擇的人與事感到不滿。

你經常為自己是獨立思考的人而感到自豪,對於沒有充分證據的言論往往持懷疑態度,與此同時,你認為對他人過度坦率是不明智的。

有些時候,你外向、親和,有些時候你卻內向、謹慎而沉默。

你有一些抱負不太符合切實際。

對內心安全感的追求,是你人生的一個重要目標。

怎麼樣,你是「這類人」嗎?你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上述描述?有沒有感覺被戳到?

實際上,這是心理學家在一項實驗中使用的一段文字材料,而這段文字材料是他從「解析人格關係」的星座書上隨便扒下來的

整個實驗過程非常有趣,心理學家先對學生們進行了一項人格測驗,並告訴他們會根據測驗結果進行人格分析。

接著,學生們拿到這份結果,並對結果描述是否契合個人特質進行打分,完全不契合為0分,完美契合為5分。

而事實上,學生們拿到的所謂「針對個人的人格測試結果」就是開頭的這份來自星座書里的幾段話,而他們的打分結果卻十分驚人——最終平均評分為4.26。

很明顯,對大多數人來說,不論他們的真實性格如何,他們都覺得星座書里那些泛泛的描述,就是他們的性格特質。

除此之外,另一項研究該現象的實驗也測試出令人驚訝的結果,在這一實驗中,學生們接受了明尼蘇達多項人格問卷測試,測試結束後,他們每人收到了兩份結果,一份是真的基於問卷的結果,另一份則是類似於上述星座書里那些充滿「似是而非、泛泛而談,模糊化描述」的文字摘錄。

結果,研究者讓學生們選出「更符合自身情況」的結果,有超過半數的學生都選擇了泛泛而談的那一份

這樣的現象被稱為「巴納姆效應」,即每個人都會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放之四海兼準的人格描述是適用於自己的,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

不過,即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這個效應,似乎也沒有阻擋「星座大法」的流行。

我有個朋友就跟我說過,ta最早以為星座是按農曆計算的,以為自己是個白羊座,星座書里說白羊座是「外放、火熱、直來直去」的性格,ta覺得這描述「是我本人」,後來偶然知道,星座應該按陽曆計算啊,原來自己是金牛座,於是ta開始持續關注金牛座的性格,覺得自己越來越像「固執、踏實」的大金牛……

我們痴迷「星座運勢」的原因除了「巴納姆效應」之外,還有「個人驗證效應」,即我們會由於某個說法對自身具有個人意義,而認為該說法是正確的。

換句話說,觀點被個人驗證效應所影響的人,會認為某兩個無關的事件(即巧合)是相互關聯的,這是因為在他們的個人信念中,需要兩者相關。

畢竟,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懷有一點兒小自戀,在面對「巧合」這件事上,我們會顯得格外自我中心,覺得「這說的就是我」。

你是什麼星座?你相信星座嗎?在評論區留言給我們吧!

收藏文章?不如順便關注我們——頭條號KnowYourself,最犀利的人性與心理分析,人際交往與戀愛技巧,都在這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心理學解讀:星座那麼扯,為什麼還有人信?

我們先來看看這樣一段話:「你一方面渴望得到他人的喜愛,另一方面又總是對自己過分挑剔。在看似強硬、自律的外表下,你其實經常感到不安與憂慮。很多時候,你會去質疑自己是否做了正確的決定。相比較一成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