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納姆效應:為什麼會有對號入座的產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現象,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當人們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卻認為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

正如一位名叫肖曼·巴納姆的著名雜技師在評價自己的表演時說,他之所以很受歡迎是因為節目中包含了每個人都喜歡的成分,所以他使得「每一分鐘都有人上當受騙」。

20世紀50年代,心理學家保羅·米爾以著名的美國馬戲團藝人菲尼亞斯·泰勒·巴納姆的名字將弗瑞爾的實驗結果命名為「巴納姆效應」

在心理學上,「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

主觀驗證能對我們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心中想要相信。

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們總可以搜集到各種各樣支持自己的證據。

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們還是可以找到一個邏輯讓它符合自己的設想。

在我們的頭腦中,「自我」占據了大部分的空間,所有關於「我」的東西都是很重要的。

我們的車牌號碼、手機鈴聲、電腦桌面、臥室的牆紙自己都會精心設計,為的就是體現自己獨特的個性。

還有所謂的「諂媚效應」。

大部分人更願意相信讓他們自己看起來更正面和更積極的事情。

所以他們會認同自己還有很多未能得到發揮的潛力以及自己是喜歡獨立思考的人之類的描述。

此外從基因角度上來看,每個人幾乎都是一樣的。

相似的基因造出了相似的大腦,大腦中相似的機制引發每個人的思維。

儘管不同的生長環境,不同的文化背景會對每個人的思維產生影,但大體上來說,每個人的情感、個性上總有很多共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星座的狂熱愛好者,你被「巴納姆效應」欺騙了

很多人喜歡算命,當心情低落時,總覺得算命是準確的。有些人,說太對了。自己好像就是這樣的。而且越想越有道理。上高中時,曾有同學拿著撲克牌給別人算命。說得很準,大家當之為半仙兒。是這樣嗎?這就不得不...

心理學的陷阱——巴納姆效應

心理學中有很多陷阱,巴納姆效應就是其中之一,讓我們走進神奇的巴納姆效應,揭開星座之說的神秘面紗。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試驗證明的一種心理學...